北京时间5月28日晚,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南非德班落下帷幕,中国乒乓球队以绝对优势包揽男单、女单、男双、女双和混双五项冠军,再次展现“梦之队”的统治力,男单决赛在马龙与樊振东之间展开,两人鏖战7局上演史诗级对决,最终樊振东以4:3险胜,成就个人世乒赛三连冠伟业。
国乒强势开局 混双打响头炮
赛事首金诞生于混双项目,中国队组合王楚钦/孙颖莎在决赛中以3:1击败日本选手张本智和/早田希娜,成功卫冕,作为巴黎奥运周期的重点组合,“莎头”组合全程未失一局闯入决赛,决赛中虽遭遇对手顽强抵抗,但凭借关键分的稳定发挥锁定胜局,赛后孙颖莎表示:“对手的搏杀给我们很大压力,但赛前准备的战术执行得很坚决。”
女双赛场,卫冕冠军王曼昱/孙颖莎以3:0横扫韩国组合田志希/申裕斌,实现世乒赛女双三连冠,两人从小组赛起便展现出压倒性优势,决赛中更是以11:4、11:6、11:5的悬殊比分速胜,教练李隼点评称:“她们的技术互补性已臻化境,尤其是中远台相持能力堪称教科书级别。”
男双决赛上演“中国德比”,樊振东/王楚钦以3:1战胜队友林高远/梁靖崑,首局“胖头组合”以11:13惜败,但随后调整战术,通过加强台内控制连扳三局,王楚钦赛后坦言:“开局太想发力导致失误增多,后来我们更注重落点变化。”这是中国队第18次夺得世乒赛男双冠军,延续了自2005年以来的垄断纪录。
单打赛场:新生代挑战 老将坚守
女单决赛在孙颖莎与陈梦之间展开,两位奥运冠军鏖战6局,最终孙颖莎以4:2胜出,首度加冕世乒赛女单冠军,比赛中,孙颖莎的正手爆冲与反手快撕屡屡突破陈梦防线,第六局更在7:9落后时连得4分逆转,陈梦赛后感慨:“莎莎的进步有目共睹,我需要在细节上更严谨。”此役标志着国乒女队正式进入“00后”领衔时代。
男单决赛则书写了世乒赛历史新篇章,34岁的马龙与26岁的樊振东第七次在国际大赛决赛相遇,此前双方各胜3场,本场比赛堪称技术流的巅峰演绎:马龙以细腻的台内摆短和侧身抢攻先下两城,樊振东则凭借反手拧拉和暴力弧圈连扳三局,第六局马龙在5:10落后时挽救5个赛点,以13:11将比赛拖入决胜局,最终樊振东以11:8险胜,成为继庄则栋之后第二位实现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选手,国际乒联官网评价称:“这场比赛定义了乒乓球的极限。”
外协会选手表现:张本突破 欧洲崛起
日本队本届赛事收获1银2铜,张本智和除混双亚军外,男单闯入四强创个人最佳战绩,其半决赛与樊振东的对决中,张本智和一度以3:2领先,但关键分处理稍显急躁,最终3:4惜败,德国名将波尔在1/4决赛中爆冷淘汰梁靖崑,其与奥恰洛夫的双打组合亦晋级四强,展现欧洲乒乓球的复苏势头,韩国小将朱芊曦成为黑马,女单接连击败杜凯琹、石川佳纯闯入八强。
技术革新与赛事亮点
本届世乒赛见证了乒乓球技术的多元化发展,中国队在发球轮次中大量使用“逆旋转发球”,有效限制对手抢攻;日本队则强化反手近台快撕技术,形成独特风格,器材方面,40+新材料球的使用让相持回合增多,平均单局时长较上届增加1.2分钟,赛事组委会首次引入“鹰眼回放系统”,男双半决赛中,瑞典组合通过挑战系统改判关键分,引发热议。
展望巴黎奥运
随着世乒赛落幕,各队进入奥运资格冲刺阶段,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表示:ng体育“包揽不是终点,我们要在技术厚度上继续领先。”国际乒联数据显示,目前中国队奥运积分榜上,樊振东、孙颖莎分列男女单打榜首,外协会选手中,张本智和、早田希娜的排名均进入前五,有望在巴黎制造更大威胁。
此次世乒赛的成功举办也推动乒乓球运动在非洲大陆的普及,决赛日现场涌入超过8000名观众,创非洲乒乓球赛事上座纪录,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·索林宣布,下届世乒赛将于2025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。
(完)